当前位置:首页 > IP回忆录 > 《美丽的村庄》

六、寒气逼人

进入1974年,周总理的病情恶化,为了控制病情,医生们使用了放射疗法,并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感应加速器,用它发出的辐射杀灭癌细胞,延续生命。9月30日,按惯例国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庆宴会,那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。周总理发表简短的祝酒辞后,便按常规与主宾席的客人们一一碰杯,但他只是把酒杯举到嘴边,一口没喝。周总理多年来酒量很大,但那天的表现有些反常。
在宴会中,能够接近他的人,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。
此时此刻,暗中大喜的是张春桥、王洪文、江青和姚文元等人。他们满面春风,兴奋不已;他们疯狂地不加掩饰地网罗党羽,聚集势力,准备向周总理发难。并利用任何机会和场合充分表演,收买人心,以便在毛主席身后全面夺权。密谋夺权的阴谋集团在全国的各行各业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,以达到迫害周总理的目的。与此同时,他们对秦始皇及其“法家”大加赞赏和吹捧。
在宾馆工作期间,我们被要求认真学习批判材料,还必
须把批判精神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去,要把对“孔老二”的仇恨变为动力,将工作做得更好。最能体现动力的工作是给地板打蜡,我们先将大块的地板蜡用两层麻布包好,然后用两只手按住蜡包,在地面上使劲地涂抹,地板蜡从麻线的缝隙中渗出来。我们挥汗如雨,气喘吁吁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汽油味。那种味道刚闻时,还觉得挺香,但一小时后就觉得恶心难受了。
有时,我们也常接待中国客人,他们大部分是来自祖国各地,参加北京大型会议的专业人士。他们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浪费水电。比如:他们每次晚上外出活动时,所住的房间几乎都是灯火通明,很少有人自觉把灯关上再走。我们必须逐个进入房间把灯关闭。屋内到处都是烟蒂、烟灰,满楼充斥着烟味儿。地毯上尽是痰迹。有个笑话说,一百多年前,英国驻清朝公使宴请李鸿章时,这位朝廷大人物总是往地上吐痰,使英国人非常反感。宴会结束后,朝廷负责礼宾的官员提醒李大人,不应该当着公使的面吐痰,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陋习,很不文明。李大人却不以为然地让礼宾官员邀请英国公使前来接受回请。在宴会期间,李大人每咳嗽一声,就往旁边的一块高级地毯上吐一口唾沫。紧接着,赶来几个管事的毕恭毕敬地将粘有痰迹的地毯卷起来,抬走。马上另一批人抬上来一块新的干净地毯摆在李大人旁边。过了一会儿,李大人又吐了一大口粘痰。那几个管事的又谦卑认真地抬走了第二块高级地毯。就这样,在宴会中换了二十多块地毯。看到这种景象,英国公使目瞪口呆。他赞赏李大人的文明程度比英国人要高得多呢。不知这是否算作痰文化。
如果房客来自海外,客人们在晚上外出时,几乎都会很主动地把房内所有的电灯关闭。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一些喜欢抽烟的国外游客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盒子,专门用来弹烟灰或放烟蒂,使用之后便将它放在自己的衣袋中。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
国内的客人临走时往往要购买很多北京的物品。因为那时是物资短缺时代,外地更是如此。在一个会议结束后,我们楼里的客人全部离开了。当他们刚刚坐上大轿车准备出发前往火车站的时候,我在例行检查房间时发现一间客房的桌子上有一整包食盐。不由分说,我拿着那包盐就飞奔下楼,举着它在好几辆车旁高喊谁的盐丢在房间里了。一位会议代表从车上下来告诉我,是他的盐。由于他的包里放不下了,所以不要了,并为我的认真态度表示感谢。
在一次接待瑞士客人期间,我打扫卫生倒垃圾桶时,看到里面有一张两元的人民币,便将它交给了该旅游团的翻译。并告诉那位翻译,钱是在第2518号房间的垃圾桶中捡到的,请他转交给客人。不久,翻译告诉我,那位客人说:在国外就听说中国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。他想考验一下宾馆的服务员。